Mobile menu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臺大材料系簡介

會員評等:  / 20
佳 

1. 沿革

本校教師對於材料之教學與研究歷史悠久。就金屬材料方面的研究而言,已有60多年的歷史。早年拓荒者首推機械系之陸志鴻以及呂璞石教授。陸教授之興趣主要在合金之研製、熱處理及其與機械性質之關係;呂教授主要興趣則在於鋼料與控制爐氣間之物理化學反應,此可由早期大學部學生選修有關材料研究論文之題材窺其一二。這是距今50年前的事,當時教師薪資偏低,研究費用奇缺,談不上研究環境,「研究」對於大多數而言,不過是一個名詞而已,然而在陸、呂二位教授的苦心經營下,使本校在金屬材料之研究,有了實質的開始。

爾後國科會成立,國內科技研究環境稍見改善,在教育部的支援及鼓勵下,國內研究所相繼開設,1966年本校機械工程研究所亦奉准成立,其固體力學及材料科學組亦於同年招收碩士班研究生,材料科學的教育及研究,從此有了新的契機。為使材料之研究與應用得到學術界與工業界廣泛的注意,在陸教授之鼓吹與努力下,終於得到國內外64位學者專家的響應,遂有1968年暑期之以材料為主題之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的召開,及臺大工學院材料科學暑期講學之舉辦。同年秋創立了「中國材料科學學會」,並於次年創刊「材料科學季刊」負起材料相關知識之交流及廣播工作。至此材料科技始漸為臺灣學界所認識。

本所繼往開來,融合「機械所金屬材料組」、「化工所高分子組」、「電機所電子材料組」以及其他相關師資與設備,於 1982 年成立「材料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班」,「博士班」則成立於1987年,後來為兼顧材料基礎科學的研究領域而改名為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」。近年來,為因應教育部以及業界對於材料人材的需求,並深固材料科學的基礎教育以提供更完整的教育視野,遂於2001年增設大學部,系所全名為「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」,致力於均衡發展完整的研究領域,包括金屬、陶瓷、高分子、電子、能源、生醫、理論模擬以及製程。本系相信,材料科學無疑是一門跨領域的學問,唯有健全化各領域的發展,才能激盪出最為動人的學術韻味與內涵。 

2. 教育目標

臺灣大學以人文薈萃聞名,本校光復後第4任校長傅斯年先生以「敦品」、「勵學」、「愛國」、「愛人」鼓勵眾莘莘學子,並引用斯賓諾沙(Benedictus de Spinoza, 1632-1677)的銘言:「我們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。」指引了臺大「全人教育」的使命,期盼臺大畢業生能夠兼容並蓄並且志向超遠,為天人和諧與社會福祉貢獻一己之力。

臺大材料作為臺灣大學的一份子,秉持此學術精神與傳統,於2008年「第一次課程委員會」正式頒佈本系教育目標如下,惟盼臺大材料人能夠繼承榮耀、開創未來。

i. 知識能力:奠定學生廣泛、實的材料科學理論與工程實務基礎。

ii. 發掘問題與解決能力:訓練學生獨立思考,主動發掘、分析、設計及處理問題,具備從事材料科學之基本研究能力。

iii. 領導與引導能力: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之精神,提升溝通整合、領導管理之能力。

iv. 道德與服務:建立學生健全人格,體認現代公民應負之社會負任,重視專業倫理並樂於分享、相互砥勵。

v. 提升國際視野:因應全球化時代科技整合與工業發展趨勢,規劃開拓學生國際觀,養成前瞻性之恢弘視野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Interdiscipline Diagram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3. 學術表現

臺大材料系目前為全國2類組第2志願,聚集全臺灣最有競爭力的理工組高中畢業生;另外,本系位居工學院,毗鄰圖書館、語言中心、計算機中心、理學院、電資學院以及即將落成的社會科學院,以此佔地利之便位居臺大理工的核心地段,研究風氣極為興盛。

國際排名方面

i. 本校於「材料科學」學門排名,據英國知名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所公佈的資料,臺灣大學於2018年位居第37名。

ii. 據2017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所公佈的「2017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」,臺大材料領域高居世界第48名。 

4. 研究特色

臺大材料提供全國最完善的「材料科學與工程」教育,從縱向基礎科學知識至橫向跨領域教學嚴密整合,學術領域均衡,並積極推廣跨實驗室合作,於近幾來已卓有成效。另一方面,本系與光電所、電機所、高分子所、化工所、醫工所、物理所、應力所、機械所與醫學院等皆有密切的研究往來,不僅追求基礎材料性質的突破,更務求實際應用面的推廣,並以能源與資源永續發展為未來研究目標

本系亦致力於成為國際材料研究之樞紐,在積極爭取之下,四大重要研究中心相繼成立:

先進鋼鐵組織控制研究中心

  99

策略材料國際研究中心

 999

臺大工學院-振鋒企業技術研究發展中心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2017-08-23

先進電子顯微鏡與分析應用中心

20170904